无标题

查看分类

无标题

盘点身边容易泄密的物品,并教会你如何反窃听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时间:2025/7/10 17:16:11 次数: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的隐私信息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却很难追溯源头。这很可能是因为身边的诸多电子产品存在泄密风险,甚至一些日常用品也可能被改装成窃听设备。下面就来盘点一下身边那些容易泄露隐私的东西。
  1. 手机
手机是我们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电子产品,其泄密风险也位居前列。或许你不经意间点击了网友发来的链接,下载了其中的软件,手机就可能被木马程序入侵,导致信息泄露。即便没有木马软件,一些不良的手机操作习惯也会造成隐私外泄。例如,在社交平台发布包含隐私信息的图片、随意参与各类调查问卷、对软件权限不加管理等行为,都极易让隐私信息处于暴露状态。
  1. 智能穿戴设备
如今,市面上的智能穿戴设备种类繁多,像手环、手表、眼镜等。许多这类设备内置了摄像头、麦克风,还具备定位功能,这就带来了不少信息泄露的隐患。比如曾有一款运动相关的智能穿戴设备,用户关闭后,自己的活动路径仍被该设备记录下来。而且当设备开启时,还有可能记录周围环境的声音、图像、视频等,进而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此外,一些智能设备会获取我们的指纹、虹膜、面容、血压等生物信息,这也潜藏着后续的风险。
  1. 蓝牙耳机
蓝牙耳机的使用也十分普遍,其存在的风险主要在于部分小厂家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容易被不法分子攻破。再加上蓝牙在连接过程中能够获取使用者当时的定位,所以在使用蓝牙耳机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导致隐私信息泄露。
  1. 充电宝
充电宝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设备,它的风险在于容易被人改装成窃听设备。之前就有不法分子专门将充电宝改装成窃听器进行销售牟利。具体来说,不法分子只需在充电宝内部加装拾音模块、转码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再利用充电宝自身的电池供电,就可以通过后台软件实现长时间的窃听。这种窃听方式极具隐蔽性,效果还很好,因为充电宝常和手机一起使用,凭借其电池供电,窃听器能工作很长时间,而且你还会主动给它充电。比如公司高管若收到这样的充电宝并日常使用,就容易被获取商业机密。
  1. 一些挂件
现在有不少挂件被改装成了窃听装置,像硅胶卡通挂件、十字绣挂件等,不法分子会在其内部安装电子线路板、收音麦克风、电池等组件。使用者通过不法分子提供的手机软件后台,就能启用窃听、录音、定位等功能。这类挂件从外观上很难发现异常,但运行时会发热,大家可据此判断,而且它们的续航时间也不会太长。
所以,大家如果怀疑自己被窃听了,可以先检查身边新出现的物品,很可能正是这些身边的东西在窥探我们的隐私。

Copyright © 2020 武汉诚乐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