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成了窃听器,可得多长个心眼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时间:2021/4/6 15:36:17 次数:

前段时间江苏南京警方摧毁了一条非法生产销售窃听器材的网络黑色产业链条,抓获涉案人员28名,缴获相关器材两千余件。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器材被生产者伪装成充电宝销往全国各地,可以在使用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定位跟踪、电话窃听。

这可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已涉嫌犯罪。擅自对器材使用者实施定位跟踪、电话窃听,是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肆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我国刑法专门设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两项罪名,对相关违法行为严加规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仅如此,非法生产、销售窃听器材也属于犯罪行为。为此,我国刑法专门设有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明确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就算上述涉案者没有直接使用窃听器材,非法生产、销售窃听器材也已构成犯罪,甚至是更严重的犯罪。

刑罚规条如此明确而严厉,仍有人选择铤而走险。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网络黑产出现了。虽然总体而言一直处于偷偷摸摸的状态,但是,不时爆出的相关新闻已然显示,这类网络黑产不仅有着强烈的扩张冲动,甚至也不乏某种做大的可能。在南京警方破获的这起案件中,仅现场缴获的窃听器材就多达两千多件,而更多的窃听器材已打着充电宝的旗号流入了市场。

为最大限度地挤压窃听窃照网络黑产的生存空间,相关部门也得多长个心眼。一要用足用好刑法,严格落实相关刑罚规条,以“霹雳手段”对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全链条追责,让以身试法者付出代价,让蠢蠢欲动者望而却步。二要强化产品管控,及时把容易“出问题”的电子器材纳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以强制性的检测与审核做好必要的把关,堵上入口环节的监管漏洞,让窃听窃照黑产难有可乘之机。三要提升网络监管的敏感度与穿透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力争第一时间发现线索,第一时间作出响应。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为南京警方喝彩的同时,更期待当地能一鼓作气一查到底,以及时充分的全链条追责,为窃听窃照网络黑产治理贡献一个值得学习的样本。


Copyright © 2020 武汉诚乐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